网络游戏欺诈,网络游戏欺诈现象分析与防范策略

小编 707

亲爱的游戏迷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游戏玩得正high,突然发现,哎呀妈呀,充值了这么多钱!想退费,却发现退费之路比登天还难。别急,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网络游戏欺诈问题,让你了解其中的门道,避免上当受骗。

一、游戏代退费骗局揭秘

还记得那个19岁的成都游戏玩家林林吗?他充值了2600元,想退费时,竟然被一家所谓的“专业机构”骗走了300元服务费。这可不是个例,很多网友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过类似的经历。

这些所谓的“专业机构”通常披着法律咨询机构的外衣,活跃在短视频、社交和电商平台。他们声称自己有“专业渠道”可以帮助游戏玩家退费,要么是“法律服务团队”,要么是让成年人假借未成年人身份申请游戏退费。其实,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骗取你的服务费。

专家提醒,这些针对成年游戏玩家的骗局,呈现诈骗手段专业化、目标群体扩大化、反侦察意识增强的特点。所以,小伙伴们,遇到这类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

二、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充值游戏,法院如何判

还记得那个15岁的中学生小徐吗?他冒用母亲的身份信息注册登录游戏,偷偷用母亲的微信给游戏充值了近5000元。小徐的母亲发现后,将短视频平台、游戏收款方告上法庭,要求全额退款。

法院审理后认为,涉案游戏已经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定接入了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交易双方通过注册的网络账号及法定的身份核验机制确认交易对方的身份。小徐冒用其监护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平台登录、游戏注册、充值消费,在平台及收款方看来,涉案游戏账号的使用者就是成年人,因此二被告未违反相关规定,不存在过错。

不过,因小徐充值行为发生时仅15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充值行为有效,其余部分因超过未成年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且小徐的母亲事先对此不知情、事后不予追认,应属无效,应予返还。

三、如何防范网络游戏欺诈

1. 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遇到所谓的“专业机构”或“律师”声称可以帮助游戏退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

2. 实名认证,保护账号:使用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保护自己的账号安全。

3. 理性消费,避免冲动:在游戏充值时,要理性消费,避免冲动消费。

4. 安装网络警戒器,保护网络安全:网络警戒器是一种保护网络游戏用户的工具或系统,用于监控网络活动,识别威胁并提供防护。它包括病毒防护、账号保护、隐私保护、网络欺诈预防和网络优化等功能。

5.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孩子理性上网: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他们理性上网,避免沉迷游戏。

网络游戏欺诈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共同维护良好的游戏环境。亲爱的游戏迷们,让我们一起加油,远离网络游戏欺诈,享受健康的游戏生活吧!